【原文】
春三月,此謂發陳(1),天地俱生,萬物以榮(2),夜臥早起,廣步于庭(3),被發緩形(4),以使志生(5),生而勿殺,予而勿奪,賞而勿罰(6),此春氣之應,養生(7)之道也。逆之則傷肝,夏為寒變(8),奉長者少(9)。
夏三月,此謂蕃秀(10),天地氣交,萬物華實(11),夜臥早起,無厭于日,使志無怒,使華英成秀(12),使氣得泄,若所愛在外,此夏氣之應,養長之道也。逆之則傷心,秋為瘧(13),奉收者少,冬至重病。

秋三月,此謂容平(14),天氣以急,地氣以明(15),早臥早起,與雞俱興(16),使志安寧,以緩秋刑(17),收斂神氣,使秋氣平,無外其志,使肺氣清,此秋氣之應,養收之道也。逆之則傷肺,冬為飧泄(18),奉藏者少。
冬三月,此為閉藏(19),水冰地坼(20),無擾乎陽,早臥晚起,必待日光,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(21),去寒就溫,無泄皮膚,使氣亟奪(22),此冬氣之應,養藏之道也。逆之則傷腎,春為痿厥(23),奉生者少。
天氣,清凈光明者也,藏德不止,故不下也。天明則日月不明,邪害空竅,陽氣者閉塞,地氣者冒明,云霧不精,則上應白露不下。交通不表,萬物命故不施,不施則名木多死。惡氣不發,風雨不節,白露不下,則菀槁不榮。賊風數至,暴雨數起,天地四時不相保,與道相失,則未央絕滅。唯圣人從之,故身無奇病,萬物不失,生氣不竭。逆春氣,則少陽不生,肝氣內變。逆夏氣,則太陽不長,心氣內洞。逆秋氣,則太陰不收,肺氣焦滿。逆冬氣,則少陰不藏,腎氣獨。夫四時陰陽者,萬物之根本也。所以圣人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,以從其根,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。逆其根,則伐其本,壞其真矣。
故陰陽四時者,萬物之終始也,死生之本也,逆之則災害生,從之則苛疾不起,是謂得道。道者,圣人行之,愚者佩之。從陰陽則生。逆之則死,從之則治,逆之則亂。反順為逆,是謂內格。是故圣人不治已病,治未病,不治已亂,治未亂,此之謂也。夫病已成而后藥之,亂已成而后治之,譬猶渴而穿井,而鑄錐,不亦晚乎。

【注釋】
(1)發陳:發,指草木發芽。陳,敷陳。發陳,指草木枝葉舒展。
(2)天地俱生,萬物以榮:指自然界煥發生機,萬物因此欣欣向榮。
(3)廣步于庭:廣步,緩步而行。
(4)被發緩形:被,同“披”,披散,散開。披散頭發,解開衣服,使形體舒緩無拘束。
(5)以使志生:使意志如春天生發之氣宣發舒暢。
(6)生而勿殺,予而勿奪,賞而勿罰:生、予、賞,是指精神、行為活動需順應春陽生發之氣。殺、奪、罰,是指違逆春陽生發之氣。全句強調春之養生需要與春陽生發之氣相順和,不可相左。
(7)養生:此處養生強調養護春生之氣。
(8)夏為寒變:春季失于調養,生發之氣不足而導致夏日發生的寒性病變。
(9)奉長者少:奉,奉養。春氣不能生發,便不能奉養夏令長氣。

下文奉收、奉藏、奉生之義皆仿此。
(10)蕃秀:蕃,繁茂之義。秀,華美。形容萬物茂盛壯美。
(11)天地氣交,萬物華實:華,開花。實,果實。指天地陰陽之氣相交合。萬物繁茂充實。
(12)使華英成秀:華英與成秀是對比詞。華英,人的容色神氣。
秀,草木開花,形容人精神容光煥發之意。
(13)痎(jiē)瘧:瘧疾的總稱。
(14)容平:容,生態,相貌。平,平定。形容萬物成熟,形態平定不再生長的自然景象。
(15)天氣以急,地氣以明:秋令天氣清涼勁急,大地萬物蕭條,山川清肅景凈。
(16)俱興:興,起身,起床。
(17)以緩秋刑:秋刑,指深秋的肅殺之氣。緩,減緩,減少。
(18)飧泄:指完谷不化的泄瀉。
(19)閉藏:冬季陽氣內伏,萬物潛藏。
(20)坼:裂開。
(21)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:使神志內藏,安靜自若。
(22)亟奪:亟,頻數,多次之意。奪,耗奪,剝奪。
(23)痿厥:四肢痿軟無力而逆冷的病癥。

【白話詳解】
春天3個月,草木發芽,天地一派生機,萬物欣欣向榮。此時人們應該晚睡早起,在庭院緩步而行,披散頭發,舒展形體,使意志順應春生之氣而舒暢條達,而不要損害、克伐它。要順應春天的生養法則,違背這個法則,就要傷及肝氣,生長之氣不足,到夏天就會發生寒性病變。
夏季3個月,是萬物繁盛的季節。天地陰陽之氣不斷相交,植物開花結果。此時人們應該晚睡早起,適應夏天的陽光,讓精神充實飽滿,并使腠理宣通,衛氣疏泄,使人心舒暢向外,如同所喜歡的東西在外界。這是與夏季相應的保養“長氣”的道理,如果違背了這個道理,就要傷及心氣。到了秋天就容易發生瘧疾,供給秋天收養的精力就少了,冬天就會得重病。
秋天3個月,是萬物成實的季節。此時天高氣爽,西風漸起,地氣清肅明朗,此時人們應該早睡早起,聞雞起床,精神內守不急不躁,使秋天肅殺之氣得以平和,意志不外越,從而使得肺氣清平。這是與秋季相適應的保養方法,如果與之相違背,肺氣則會受傷,到了冬天就會變生腹瀉完谷不化的疾病,供給冬季閉藏的精氣就少了。
冬季3個月,是萬物潛伏的季節。此時水結成冰,地凍開裂,這時節,人們不要擾亂陽氣,要早睡晚起,早晨等待太陽升起后而起床,使精神內守伏藏而不外露,保持若有所得的心態,還要避免寒氣侵襲,保持溫暖,但不要過熱而致皮膚開泄出汗,以致陽氣頻繁耗傷。這是與冬氣相適應的保養藏蓄的道理,若違背這一原則,就會傷及腎氣,到了春天,就會得痿厥一類的疾病,供給春季發生的精氣也就少了。
天氣是清凈光明的,天德隱蔽不露,運行不息,萬物的生氣才會不止。如天氣不清明,則日月便會失去光輝。天運失常,則邪氣充滿空間。陽氣閉塞不通,大地昏蒙不明,云霧彌漫而不能上升,地氣就不能上應天氣,露水也不能下降。天地之氣不交,萬物的生命就不能延續了,那么即是巨大的樹木也會死亡。惡劣的氣候發作,風雨沒有節制,白露當下不下,草木就會枯槁,失去了它的繁榮景象。有害的邪風不斷刮起,暴雨經常降下,天地四時不能保持其相互間的平衡,違背了正常的規律,使萬物的生命未到一半就中途夭折了。只有圣人能夠適應自然界的變化,所以不發生大病,因為他不背離萬物的生長規律,故它的生機就不會衰竭。
違反了春季的養生之氣,則少陽之氣不能生發,肝氣發生病變。違反了夏季的養長之氣,則太陽之氣不能生長,心氣空虛。違反了秋季的養收之氣,則太陽之氣不能收斂,肺熱喘促胸滿。違反了冬季養藏之氣,則少陰之氣失于閉藏,腎氣衰弱于下。四時陰陽的變化,是萬物生長收藏的根本,所以圣人在春夏兩季重視保護陽氣;秋冬兩季重視保養陰氣,以順從根本。所以能夠同自然界萬物一樣,維持著正常生長發育的規律。如果違反了這個規律,那就破壞了生命的根本,敗壞了真元。所以說四時陰陽的變化,是萬物生長、衰老、死亡的根本。違背了這個規律就會產生災害,順從了則不會產生疾病,這樣便可以說真正掌握了養生的道理。圣人能夠奉行這個道理,愚昧的人則時常有所違背。順從陰陽就能生存,違背了陰陽就會死亡。順從了就會太平,如果把違逆當作順從,那就會使機體與自然環境失去協調而成格拒。
所以圣人不是有了病才去治療,而是治療在疾病發生之前。不等到亂事已經發生才去治理,而是治理在它發生之前。如果疾病已發生,然后再去治療,亂事已經形成,然后再去治理,那就如同口喝了地去挖井,戰亂發生了才去制造兵器,那不是太晚了嗎?(摘自《文白對照中醫古典名著·素問》 主編:何文彬 譚一松)

【按語】
本節主要敘述了四時生長收藏的氣候物候變化規律及特點,指出四季之中,一定的氣候因素與某種疾病的發生有具體的內在聯系,春溫、夏熱、秋燥、冬寒各有特點,對于人體的影響也是各有不同。從而體現了《內經》所強調的“天人合一”的觀點,進一步指出人體應當順應四時的變化規律,并且達到機體與自然界變化的相互協調而養生調神。
人的五臟通應于四時,一旦違逆,則內傷五臟,并且在下一季節發生不同病變。這在上述條文中已有詳細的論述!秲冉洝分杏嘘P順四時變化而積極調整情緒、作息從而達到保養身體的觀點,為養生學的發展奠定了基本原則,在此基礎上后人多有所發揮,并在預防養生以及病人病后調養等方面取得較大成就。
【應用舉例】
當春之時,食味宜減酸益甘以養脾氣。高年之人,多有宿疾,春氣所攻,則精神昏倦,宿病發動。又兼冬時,擁爐熏衣,啗炙炊煿成積,至春發泄。體熱頭昏,壅隔疫嗽,四肢倦怠,腰腳無力,皆冬所蓄之疾,常當體候。春日融和,當眺園林亭閣,虛敞之處,用攄滯懷,以暢生氣。不可兀坐,以生抑郁。飯酒不可過多,米面團餅,不可多食,致傷脾胃,難以消化。天氣寒暄不一,不可頓去棉衣。老人氣弱骨疏體怯,風冷易傷腠里,時備夾衣,遇暖易之一重,漸減一重,不可暴去。
當夏飲食之味,宜減苦增辛以養肺。三伏內腹中常冷時,忌下利,恐泄陰氣,故不宜針灸,惟宜發汗。夏季心旺腎衰,雖大熱,不宜吃冷淘冰雪、密冰、涼粉、冷粥,飽腹受寒,必起霍亂。平居檐下、過廊、街堂、破窗,皆不可納涼,此等所在雖涼,賊風中人最暴,惟宜虛堂、凈室、水亭、木陰潔凈空敞之處,自然清涼。更宜調息凈心,常如冰雪在心,炎熱亦于吾心少減。不可以熱為熱,更生熱矣。夏三月,每日梳頭一二百下,不得梳著頭皮,當在無風處梳之,自然去風明目矣。
當秋之時,飲食之味,宜減辛增酸以養肝氣。肺盛則用咽以泄之。
秋間不宜吐并發汗,令人消爍,以致臟腑不安。惟宜針灸,下利進湯散以助陽氣。又若患積勞、五痔、消渴等病,不宜吃干飯炙煿,并自死牛肉、生繪雞豬、濁酒陳臭、咸醋黏滑難消之物,及生菜、瓜果、蚱醬之類,若風氣、冷病、痃癖之人,亦不宜食。又當清晨,睡覺閉目叩齒21下,咽津,以兩手搓熱熨眼數次,多于秋三月行此,極能明目。
冬月腎水味咸,恐水克火,心受病耳,故宜養心。宜居處密室,溫暖衣衾,調其飲食,適其寒溫,不可冒觸寒風。老人尤甚,恐寒邪感冒,為嗽逆麻痹昏眩等疾;冬月陽氣在內,陰氣在外,老人多有上熱下冷之患;不宜沐浴,陽氣內蘊之時,若加湯火所逼,必出大汗,高年骨肉疏薄,易于感動,多生外疾,不可早出,以犯霜威;早起,服醇酒一杯以御寒,晚服消痰涼膈之藥以平和心氣,不令熱氣上涌,切忌房事,不可多食炙肉面餛飩之類。(《攝生消息論》)

【四字養生口訣】
從別處看來的,一直在別的帖子下面回復,有個吧友建議我開個帖子出來都給大家看一下,如果覺得有用就記一下,無用就當看看了。
莊稼人:飽不洗頭,餓不洗澡。冷水洗臉,美容保健。汗水沒落,冷水莫澆。
溫水刷牙,防敏固齒。吃米帶糠,吃菜帶幫。男不離韭,女不離藕。青紅蘿卜,生克熟補。
食不過飽,飽不急臥。養生在動,養心在靜。心不清凈,思慮妄生。心神安寧,病從何生。
閉目養神,靜心益智。藥補食補,莫忘心補。以財為草,以身為寶。煙熏火燎,不吃為好。
油炸腌泡,少吃為妙。臭魚爛蝦,索命冤家。食服常溫,一體皆春。冷勿冰齒,熱勿灼唇。
物熟始食,水沸始飲。多食果菜,少食肉類。飲食有節,起居有時。頭部宜冷,足部宜熱。

莫怕嚴寒,清掃庭院,繪畫添趣,心胸廣寬;聞雞起舞,床不可貪,種花養鳥,習書覽篇;
奕棋唱戲,房事莫貪,私事勿念,便宜勿占;活動身體,貴在經常,心情舒暢,長壽健康;
遇事勿怒,勞勿過偏,茶水勿濃,學習勿念;飲食勿暴,少吃晚餐,吃飯勿語,切勿吸煙;
低鹽低糖,勿食太咸,少吃脂肪,飯莫過量;每日三餐,調劑適當,蔬菜水果,多吃無防;
按時入睡,定時起床,起身要慢,勿急勿慌;飲酒勿過,名利勿鉆,閑氣勿生,胸懷要寬。
心無病,防為早,心里健康身體好;心平衡,要知曉,情緒穩定疾病。
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!
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!